很多节日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,基本上都是因为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,中国一年一年的七夕节就是这样一个脉络,由牛郎和织女两人承担男女主角,横跨数千年,依旧在人们口中传颂不衰。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,品牌一定是有故事的,不管这个故事有没有来源,只要你有了兴趣故事,而且不断地在人们口中传颂,那么这个故事及值得玩味,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意义。
从有记载的诗经到盛唐古诗,以及宋朝的古词,愈演愈烈,所有的经典文集里都有关于七夕节的爱情传颂,或神话,或故事。今天因为有了影视剧的呈现,所以很多以前的神话故事也被搬上了大屏幕,历久弥新。
《七夕》
(唐)李商隐
鸾扇斜分凤幄开,星桥横过鹊飞回。
争将世上无期别,换得年年一度来。
织女走出凤幄,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,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。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,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?
《他乡七夕》
(唐代)孟浩然
他乡逢七夕,旅馆益羁愁。
不见穿针妇,空怀故国楼。
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临秋。
谁忍窥河汉,迢迢问斗牛。
身在他乡恰逢乞巧,看着所住途中旅店,心中羁旅愁绪更甚。远离故土,不见妻子月下穿针,心中空空只余孤寂,怀念家乡。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,新月当空,初秋已快来临。是谁在忍着心中的愁痛偷偷地看着银河?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。
《古意》
唐代:孟郊
河边织女星,河畔牵牛郎。
未得渡清浅,相对遥相望。
《乞巧》
唐代:林杰
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
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
七夕佳节,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,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一样。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,一边乞巧,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。
《鹊桥仙》
宋:秦观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渡。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!
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?
秦观的这首词是非常经典的,就不在这里解析了,大家基本上也能理解词中含义。